最近在看齋藤孝的《深閱讀》,光是序言部分就讓我感觸頗多。它就像是一根穿了線的針,將近期我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全都串聯在了一起。
?
序言里有這么幾句話:“當代年輕人的思想缺乏深度,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總是輕易地或哭或笑,并且希望別人也像他們一樣。”“一旦整個社會在這方面的需求增多,電視節目和影視作品都會按照這樣的標準去制作,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賺取觀眾的眼淚或笑聲。結果不斷催生出“廉價”“膚淺”的作品,有些甚至會大受歡迎,進而導致廉價和膚淺愈發盛行。”
?
看完這段話立馬浮現在我眼前的就是現在的自媒體時代。自從有人分享了自己享受到的自媒體紅利后,一大波自媒體課程應運而生,進而吸引了一大波有基礎無基礎的“烏合之眾”蜂擁而至;
?
參加的好多人內心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靠著寫作變現讓自己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而且是要在短期之內,他們忍受不了以年為單位的努力進程,他們要的就是像麥當勞快餐的那種快,兩個字形容:速成。
?
但是是否真的能有那么幸運?
?
有很多人甚至都會覺得只要報了班就可以成為大咖,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挺搞笑的。
?
一直以來,自己都想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滿腹經綸卻也低調,也希望能夠在一次次和人交流時為他人提供有價值的意見,而不是說出所謂的經驗之談,顯得特別庸俗。
Photo by?Dollar Gill?on?Unsplash
?
讀書多的人與不讀書的人有沒有區別?
?
其實我想說區別不止一點點。
?
據我自己的觀察,讀書很多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低調,但是你卻能從他的言談舉止中知道這個人其實只是深藏不露。不管是緊身觀察也好,還是與之交流,你都會慢慢地被這個人的獨特魅力所征服。因為讀書越多的人越能明白自己的渺小,也就越是謙虛。
?
而往往不讀書的人才會過分地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最聰明的人,什么事情都難不倒他,一副世界為我獨尊的即視感。和他們交流其實很沒勁。也很不想多廢話。
?
我有個大伯。我這個大伯是自己做生意的,挺厲害的。
?
早些年還在和我大媽艱苦奮斗的時候,我印象中的他就是眼里似乎只有錢,很物質。也不懂得與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更不懂得學校的那些事情;
?
印象慢慢轉變是在我的堂姐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候每逢過年做客來往的時候就會聽見我大伯和別人聊天都會說一句“書上是這么講的……”,那時候也會到大伯家做客吃飯,就會走到樓上看見有一個書柜,書柜里都是一些關于教育方面,管理學方面的書籍,那時候我的內心才真的被我這個大伯所震撼到。
?
我的大伯是個生意人,但是他卻真的很低調,自己的心態也調整地很好,因此看起來很年輕,他其實是三兄弟里最年長的那個,但是我大伯真的內心很強大,也很會調節。我大伯經常會大笑,他是一個很樂觀的人。
?
我相信我大伯從那么一個物質的人轉變成那么一個低調,幽默,樂觀的人和他看的那些書很有關系。
Photo by?Dollar Gill?on?Unsplash
?
時代的浮躁使得人們看書的目的也不再單純,每一個人都迫切地想要從書中得到些什么,如果看到最后,什么有用信息都沒有,他們就會覺得看這本書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
社會那么功利,導致人心惶惶,生怕自己會錯過什么重要信息,就像錯過一個億了一樣;這樣的情緒不焦慮才是不正常。
?
真的很討厭這樣浮躁的社會。
?
經常會說“慢就是快”,以前慢慢看書,慢慢成長,慢慢地自己的感悟越來越多,慢慢地自己也會想說,想寫一些什么,那都是有感而發的,或是故事,或是雞湯,都可;
?
而現在就連日記都要強行逼迫自己寫下去,即使一天下來沒有感悟都要憋出幾個字來;
?
用心做產品的人真的很棒。慢慢地,精雕細琢,匠人精神,服務大眾。真正好的產品是讓觀眾自己去感受,再決定是否要購買的。
?
而不像是有些營銷策略那樣,一個勁地鼓吹產品質量,一個勁地請當紅明星進行代言,銷量是上去了,但是人心是否挽留住了呢?
?
前幾天關注了一個公眾號,叫“文案君”,回復數字就能看到一篇經典的文案,不知道為什么在回復一個數字,收到一篇文案,這樣的過程中,卻會覺得他做的很用心,不急不躁,只為提供最優質的文案,貼心為大家(想學文案的人)服務。(不是廣告,但是挺推薦的,如果想了解文案的相關知識的號,這個號還是很不錯的,再次強調,只是針對想學文案的童鞋,請對號入座?。?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x;font-family: Helvetica, sans-serif;">
?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偶像,他是音樂人許嵩。
?
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他,知道的人也只是知道他年輕時創作的《素顏》《斷橋殘雪》這些作品,提到他還不忘給他貼個標簽“非主流”“QQ三巨頭”。
?
說實話真的很不爽。但又能奈何,以前自己還會一個一個解釋,扯著嗓子喊最終也撕不掉這個標簽,后來也聽到許嵩自己在一次采訪中說:“懂我的人自然懂,不懂我的我也沒求著你懂。”
?
說的真好!
?
自此以后,很少再想去解釋了。
?
許嵩的內涵真的已經到了一種讓我臣服的地步。他在2012年的北京演唱會結束之后講了這么一段話:“在音樂這條路上,我只信奉一件事,用作品說話。2011和2012完成的兩張唱片,我認為都是足夠真誠的作品。而音樂之外的我,不混任何圈子,不喜歡熱鬧,不喜歡上節目,不喜歡說話……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一直都是這樣的,別指望我會訓練自己變成討人喜歡的‘藝人’。在我看來,每個人以自己舒服且堅韌的方式立足于這個世界就夠了。如果我們做不到很好地和自己相處,也就不可能于這個世界很好地相處?!?/strong>
?
這個視頻,每看一次就淚目一次。
?
許嵩是我青春的記憶,每一次心情很不好,聽聽他的歌慢慢地心情也舒展開了,也就不會過多計較了。他的聲音有奇效。
?
我真的很佩服許嵩能夠一直堅持,不為名,不為利,只想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對得起支持他的粉絲們。
?
他在2017北京站演唱會結束語又說了一段話:“朋友總說,你總是埋頭寫歌忙著發專輯,也不去娛樂圈娛樂一下,純粹的做音樂是沒有出路的。但是今晚你看這萬人體育館座無虛席,你們就幫我證明了,就光是埋頭寫歌做音樂,一樣很有出路?!?/strong>
?
對啊,誰說只有被“娛樂”才會被記住呢?
?
我欽佩許嵩的堅持;“音樂純粹,愛V絕對”,老許這么多年的堅持一直在做純粹的音樂,他沒有辜負這句話。
?
而我更欽佩的是在面對那么復雜的娛樂圈時,他能經得住那么多誘惑,安心地做著他喜歡的音樂。
?
此時此刻,我,毫無睡意,深度失眠。近期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讓自己覺得自己生活地過于浮躁了,整個人都像是漂浮起來的一樣。
不踏實。
?
而這樣的懸浮感也帶給了自己深深的焦慮。
?
慢一點,慢慢看書,慢慢寫作,爭取讓自己做的閱讀和寫作都是實打實的,而不是為了賺取所謂的關注而欺騙自己。
?
三更半夜發文,寫得還是一篇亂七八糟的文章,希望看到最后的童鞋不要受到驚嚇,在心里默默笑我一下就可以了。
?
?
另外很想請問看到這篇文章的小伙伴,因為我近期發現了一個很煩人的現象,就是微信公眾號關注一大堆,但是其實實際看的也就是那么幾個,有些甚至都已經積累到了100條未讀,都還沒取關,近期想要好好做一個斷舍離,只留下10個公眾號,所以就很好奇各位,如果讓你只保留10個微信公眾號,你會保留哪幾個?可以留言交流哦!